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8|回复: 0

【寻找莹颖 x 两周年】愿温暖长存人间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9-6-10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隔两年,我们终于等来了庭审的开始。尽管过去了那么长时间,莹颖的遭遇从未被大家所遗忘,新闻媒体的持续报道和网友们的不断关注让这个悲惨的事件也有了一些人情的温度。

  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简单的事件回顾,也不是单纯的案件梳理。我们想要讲述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一些并不平凡的故事...
  2017年6月9日,章莹颖失踪的消息迅速扩散。次日(6月10日),便开始有志愿者陆续投身于寻找莹颖的工作中。同天,志愿者们建立了最早的寻找莹颖微信群,也建立了相关网站,发布搜寻莹颖的信息以及召集志愿者工作。
图:网站部分截图(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后来,他们把香槟及附近的区域分成了多个板块,规划了多个线路,分组进行地毯式搜索、张贴海报。
  再后来,他们开始在线上同步扩散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以及新闻媒体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的加入,志愿者们自发成立了各个小组,如信息整理,实地搜索,媒体运营等。

  在寻找莹颖的网站上,始终写着这么一句话:

我们志愿者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同一个目标:

愿莹颖早日平安归来。

  两年来,一直有来自不同群体的志愿者在幕后默默支持者家属,无论是早期的寻找莹颖,后来花园的建立,还是最近庭审时期莹颖家属的衣食住行,都有他们的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找到了其中几个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访谈。

  以下所有采访均为匿名。
  Q: 请问香槟地区大约有多少志愿者参与到这起案件中?

  “我当时负责的贴海报和协助警方的搜寻工作,大概有500~700人次参与其中。”

  “至少得有300人,当时建的志愿者微信群里似乎就有三百多个人,后来花坛建设的时候又有一些新的志愿者加入,直至今日,可能还有来自Peoria的志愿者在协助家属的衣食住行。”

  “我印象中有大概两三百人。莹颖失踪后,大家都十分关心她的安危,整个香槟社区都行动了起来。”

  Q: 帮忙的大家都是怎样的群体呢?

  “初期大多数都是暑期留校的学生当地的华人,当然莹颖的老师、同事和朋友也都在其中。UIUCCSSA也起到了组织志愿者和对接领馆的作用。随着大家的关注度提升,有很多美国的好心人学校的教授们帮助我们一起寻找。在志愿者微信群里也有不少以前莹颖的校友和朋友在关注事件的进展,并帮助寻求国内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其实在案件获得广泛关注后,可以说基本上只要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有在一定程度上的帮助。香槟地区的当地居民学校的教职员工留校的学生海内外热心网友,甚至一些公益/社交媒体组织的内部员工都有参与到扩散消息和地毯式搜索的工作中。”

  Q: 你觉得是大家凝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就是一股定要找到莹颖的动力,感觉无论做多做少,大家都在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事情发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全力相助,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因为失去至亲至爱的人的痛苦大概是最易感同身受(也许除了施害人本身)。”

  ”对自己同胞生命的安全和关心

  Q: 作为一个和莹颖刚认识不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你们愿意去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她的呢?

  “我是事件发生第三天下午从外地回来后才开始了解到这个事情的。初始觉得非常震惊,觉得在一个生活了多年算是熟悉和安全的小城,在学校的中间一个人失联是很可怕和令人震惊的。第三天晚上大家在微信群里面组织去搜索,我感到我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去找了莹颖的同事们。我看到他们当时非常需要帮助,对贴传单和搜索的路线规划也不熟悉,因为我比较熟悉周边,就决定加入大家了。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觉得一个同胞,好像身边的朋友不见了,而我又能尽一点微薄的努力,那就去做吧。

  “首先是不愿意看见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吧。同时,在异国他乡,作为莹颖同胞的我们必须站出来。”

  “其实刚开始完全没有思考自己的动力是什么,就直接加入去帮忙了。但到后来我不止一次的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于是也终于思考出了一些答案:如果说我陷入了莹颖的处境,我会希望有这么一群人在这样帮助我,帮助我的家人。大概就是这种感同身受让我一直坚持着去尽力做一点什么

  Q: 听说志愿者当时有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如信息整理,媒体运营,实地搜索等),能否大概的给我们讲一下你当时的主要工作和选择这类工作的原因?

  “我一开始主要负责搜索和规划,做了8条覆盖香槟地区的路线,我自己也参与了两条。像之前提到的,我比较熟悉周围环境,经常出去香槟周围远足,知道公园和村庄的位置和分布,能最大效率的规划搜索范围。后来我也和媒体对接的同学一起帮忙沟通美国当地和国内的媒体,主要是想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莹颖。”

  “信息整理。我没有车,所以分配至后方帮助信息整理、规划工作。我的好友们都十分辛苦,特别是实地搜索时,一天来回几百公里,饭都吃不上是常事。”

  “我主要参与的是新闻媒体对接以及社交网络运营。其实非常想出去参与实地搜索,但无奈当时受伤还进行了手术,行动不便,所以参与了运动量较小的工作。”

  “我其实是在核心工作组里,所以基本所有的工作都有涉足。大部分的志愿者都主要参与某一两块工作,但还是会需要几个人去规划协调每个工作板块的内容。”

  Q: 看当时的新闻和报道,好像你们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这是为什么呢?

  “有吗?前期他们咨询了警方,警方说需要全力扩散消息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一组志愿者对接媒体,好像接了不少采访呢。但可能因为每次接受采访的人都不固定,所以可能给人一种很少接受采访的感觉吧。”

  “我当时并未参与太多媒体访问,有媒体找我一般都转接给负责媒体对接的同学了。因为当时想集中精力去寻找莹颖,没找到她之前,再怎么去分享心情或想法都让人感到非常无力。

  “媒体的采访我们一开始做了不少,因为当时警方没有公布任何案件的进展,我们心里一直有着希望能找到莹颖,所以接受采访就是为了提升事件关注度,呼吁全美更多的人帮助提供线索和信息给警方。”

  Q: 是什么原因让你接受了这次的访问?

  “我个人是希望呼吁海内外热心人士继续关注这次事件和审判的结果,以及给莹颖的家人和他们的付出一些支持。”

  “每次看到关于莹颖的消息,都会回想起两年前的种种,历历在目。我已经离开香槟许久,无法去现场给予支持,但还是想尽自己能力做些什么。如果我们这些人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这个事情有更全面的了解,让两年前没有关注这个事情的人们也能体会当时的泪水和汗水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当时的感受,那就是值得的。”

  Q: 经历了这件事情对你有些什么影响?

  “首先是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吧。在异国他乡,学会更多去防范风险,保护自己。其次,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留学生群体变得越来越团结。通过志愿活动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最后,也是最揪心的,志愿者们的地毯式搜索那么多天,却没有挽回莹颖的生命,一想起心里始终就有很强烈的惋惜和心痛。”

  “我的生活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只是想起莹颖和她的家人时还是会心痛。”

  “我觉得我个人更稳重成熟了吧,经历了当时的事情,和莹颖家属的交谈,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意义。也锻炼了自己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能力。”

  “珍惜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多和家人相处。可能现在说话变得更谨慎了吧,在运营社交媒体的时候感受到了网络的强大,同时也领略了人言可畏,但始终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Q: 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有感触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管理Facebook Page的时候,有一些用户,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但都基本上每天发消息问我们最新的进展以及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一看到什么消息就发给我们,就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两个小故事吧。一个是我的好友,行动组的负责人。地毯式搜索莹颖时几乎把整个伊利诺伊州都跑遍了。他那是没日没夜的搜索,三天晒掉了一层皮。第二个是学校的一位日本籍教授,为了找莹颖,放下自己的科研,把香槟地区的公园全都找了一遍。”

  “当时大家忙的都吃不上饭,于是我在过去帮忙之前都会带上十几个人的饭菜,有时是包子,有时是盒饭,后来跟一些餐厅的老板熟络了之后,他们了解到情况,好几次给我们打折甚至免单。”

  “有一回有幸遇到当时主要负责的一位警官,于是问他:莹颖还有可能生还吗,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可能?警官沉默了一阵子说:你的这个问题,我每天都要问自己上百遍上千遍。相信我,当答案是‘没有’的时候,我可能比你更沮丧心痛。

  Q: 在这整个过程中,有些漫长且毫无结果的时刻,你们心里会是怎样的想法?会不会有丧失信心/非常焦灼的时候?

  “这个倒没有。大家都一直互相鼓励相信我们做的事情一定能找到莹颖。审判的过程的确漫长的令人焦虑,但是希望正义可以到来吧。”

  “漫长的审判是由于美国司法程序本身原因,从我个人来说只能选择尊重但即使案件审判漫长,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表达我们对案件的关注,也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案情的关注,为莹颖、莹颖家人争取一个合理公正的判决。”

  “有时候会有难过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对于莹颖的遭遇和家人的悲痛的感同身受。有些时候会感觉到事情有些难,超出个人能力,毕竟也是第一次应对这样的事情。但就如上面所说,只要想到如果我是莹颖,我也会希望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样默默的尽力支持着我和我的家人,我就无法置身事外,就想再多做一点什么。”

  “虽然审判开始了,但现在仍旧不知这件事情会如何结束。这始终是最揪人心的事。

  Q: 如果让你用几句话去概括这些故事里的人事物,你会怎么去说?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善良、责任和素不相识的人带来的温暖。”

  “众志成城,无论善意和帮助有多微小,大家尽力而为。”

  “世间百态,磨难会带来团结和成长,尽管人间温暖长存,但丧亲之痛无法逾越。”

  Q: 有些什么想要呼吁大家的吗?

  “也许大家会想,一件坏事发生之后,我们看到那么多良善,这大概是悲剧之上的善果。如果善良需要恶来衬托,这样的代价未免太沉重。”

  “首先希望大家更加团结,更加勇敢的向外发出我们的声音吧。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只有团结和勇于发声,才能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个案件来说,就是争取一个合理公正的判决。”

  “在没有了解清楚事件全貌的时候,请尽量不要恶意揣测,于人于己都只会带来伤害。相信人间自有温暖,善恶有道,但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留学在外,请注意安全。”
  除了这几位志愿者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大家看不到的各个角落支持着莹颖和她的家属。他们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善良和温暖,但也正如其中一位志愿者所说,果说善良需要用罪恶来衬托,那代价似乎有些太沉重。

  衷心希望正义无处不在,温暖自在人间,公正的审判终将到来。
  *文中截图源自寻找莹颖志愿者网站

  *本文里面的观点仅代表作者/被采访者本人观点

  *感谢几位志愿者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IUC CSSA BBS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论坛

GMT-5, 2024-9-28 14:22 , Processed in 0.0255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 2010-2050 UIUC CSSA BBS 伊利诺伊论坛

管理员邮箱:uiucer@126.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